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结构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大约已有25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将结构附加耗能或阻尼系统推向实际应用,许多耗能减装置已经安装在世界多幢土木结构中。  相似文献   
32.
新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区带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照北疆地区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研究区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海相火山岩-盆地流体成矿系统,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岩浆活动成矿系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热水活动成矿系统三类。同时对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成矿区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阿勒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块状硫化物成矿带;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活动大陆边缘卡拉先格尔岛弧斑岩铜金成矿带;东天山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铜钼锌成矿区带;西准噶尔洋内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区带;西天山(伊犁地块)活动大陆边缘金铜成矿区带;塔里木板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铅锌成矿带。本文认为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矿床学和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成矿区带是成矿系统发生成矿作用的响应,而成矿系统是成矿区带形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   
33.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基于ARCGIS技术,运用水文地质学方法在叠加合成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图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密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首期施工安装了11个新的长期专门监测孔;对73个现有监测孔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了孔口保护装置,安装了28套水位自动监测仪,初步实现了地下水水位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34.
济南泉域排泄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济南泉域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形成过程,结合岩溶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揭示了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循环的水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为保护泉水、优化泉域内地下水的开采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1 热水沉积硅质岩--以彭措林硅质岩为例 在西藏南部地区,彭措林硅质岩属古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它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出露于蛇绿岩序列的顶部,表现出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玄武岩的岩性组合.在构造背景上,地处特提斯慢速扩张的不成熟洋脊或洋盆环境,和海底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综合地质背景有利于海底热水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36.
该文运用统计方法对安顺市近45 a夏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各种夏旱出现的大致机率,并经过初步分析和应用他人对贵州夏旱的科研成果,给出安顺市夏旱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对今后夏旱的预报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7.
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矿开采的两大方式之一。与地下开采煤矿类似,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同样面临防治水问题,由于我国露天煤矿水害类型相对单一,国内学者鲜有对露天煤矿的水害特征和防治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我国露天煤矿分布范围为出发点,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3方面分析露天煤矿水害特征,得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是主要充水水源;人为开挖形成的直通式通道、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垂向导水钻孔、滑坡形成的地表裂缝等是主要充水通道;季节性变化明显、疏排水周期长、排水量大是露天煤矿疏排水主要水害特征的结论。归纳目前我国露天煤矿常用的7种防治水技术,提出露天煤矿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面至点的立体防治水技术体系。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保角度出发,为实现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以切断补给通道、减小矿坑疏排水量为目的的帷幕截流技术是今后露天煤矿防治水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8.
中国不同成因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湖南幕阜山、云南哀牢山、新疆可可托海及福建西坑4个地区的伟晶岩研究表明:这些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50~1140°C,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400°C,不同地区包裹体类型和均一温度有所差别。气液包裹体中的主要液相组分有Ca2+,K+,Na+,Mg2+,Fe3+,HCO-3,SO2-4,Cl-,F-以及C2H6,不同的伟晶岩这些组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不同,表明这些伟晶岩具有不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39.
哈西亚图石英闪长岩是东昆仑地区中生代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类典型代表,岩体出露于东昆仑中构造带,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包体为闪长质岩石,并含有一系列岩浆混合成因的证据,如水滴状、长条状塑性流变外形,淬冷边、反向脉等高—中温混合迹象,以及低Mg/(Fe+Mg)、Na/(Ca+Na)值等混合成因特征。包体A/CNK值介于0.77~0.87,属准铝质,富Al2O3、Fe2O3、MgO,贫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等),同时又具有Ta、Nb、Ti的"TNT"负异常,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暗色微粒包体花岗质岩石是幔源岩浆经历多次熔融、同化、存储和均一(MASH)过程后与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在混合岩浆中,富镁铁质端元是由辉长质岩浆进化而来的闪长质岩浆。  相似文献   
40.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hydrogeology of sedimentary rock aquitards although they are important controls in regional ground water flow systems. We formulate and test a three-dimensional (3D) conceptual model of ground water flow and hydrochemistry in a fractured sedimentary rock aquitard to show that flow dynamics within the aquitard are more complex than previously believed. Similar conceptual models, based on regional observations and recently emerging principles of mechanical stratigraphy in heterogeneous sedimentary rocks, have previously been applied only to aquifers, but we show that they are potentially applicable to aquitards. The major elements of this conceptual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detailed information from two sites in the Maquoketa 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Wisconsin, include orders of magnitude contrast between hydraulic diffusivity (K/S(s)) of fractured zones and relatively intact aquitard rock matrix, laterally extensive bedding-plane fracture zones extending over distances of over 10 km, very low 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ick shale-rich intervals of the aquitard, and a vertical hydraulic head profile controlled by a lateral boundary at the aquitard subcrop, where numerous surface water bodies dominate the shallow aquifer system. Results from a 3D numerical flow model based on this conceptual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which did not fit the typical conceptual model of strictly vertical flow through an aquitard. The 3D flow through an aquitard has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ng ground water flow and for planning and protecting water supp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